现在,很多人都在为2月14号的情人节准备着礼物,但你是否知道,2月14号是西方的情人节,而属于中国的情人节你是否了解呢?其实,中国在习俗上还有三个节日可以称为“情人节”。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有一些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亦称“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圆月高挂的夜晚,自古就有很多年轻的男男女女在这一天赏花灯,其实也就是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古代女子平日“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才可结伴夜游观灯,物色对象谈情,从而衍生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唯美浪漫。进而就有了情人节的味道。元宵佳节到来之际,挖掘它的节日文化和韵味,才会让节日多一份文化,多一份情致,尤其是元宵佳节,大家可以吃汤圆、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流行的节日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更符合情人节的内容。上巳节本来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理学兴起,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古有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里应该多一份情字,不仅是亲情,也是爱情。让大家把情留下,把根留下,也把文化留在心中,这才是真正的情人节。让中国情人节放射异彩,为大家美好的生活增添喜乐。